2025年,收入再高也會破產?財務顧問教你這樣規劃才穩當

財務、規劃、理財、投資、健診、財務規劃、越南股市、越南股票

💰2025年,錢該怎麼理?──寫給正在思考未來的你

如果你最近打開新聞、滑社群,應該會發現一個現象:大家都在談理財,但每個人談的方式都不太一樣。有些人關心股市漲跌,有些人在研究 ETF,有些則在想著房地產還值不值得投資。

作為一位一路從低利率時代走到高通膨週期的理財顧問,我想用這篇文章,和你聊聊2025 年這個時代,最適合一般人採取的策略


一、別急著投資,先穩住現金流

很多人理財的第一步就想著「我要賺錢」,但真正穩健的,應該是先問自己:「如果明天失業或遇到意外,我能撐多久?」

✅ 先建立緊急預備金

2025 年的就業市場雖然比前幾年穩定,但「工作穩定 ≠ 收入無虞」,像是自由工作者、SOHO 族、或經營小型創業的朋友,收入起伏都很大。

我的建議是:

  • 預備金至少準備 3~6 個月的基本生活費
  • 存在高利活存帳戶短期貨幣型基金,目前數位銀行年息普遍落在 2%~2.5%,比放傳統銀行好太多。
  • 如果你是家庭經濟支柱,建議再多預留一些,為了不只是「活下去」,而是「活得有選擇權」。

這樣的安排,其實就是在打好你的地基。


二、用收息商品,打造每月現金流

2025 年的資本市場進入「高利率延長賽」,代表銀行利息上升的同時,許多高配息的資產,也越來越受到重視。

✅ ETF 是穩定收息的好選擇

  • 台股高股息 ETF:像 00919、00929,是台灣投資人熱門選擇,殖利率都在 6%~8% 之間。
  • 美股月配息 ETF:例如 JEPI、QYLD、XYLD,每月配息,對需要現金流的朋友來說非常友善。

這些商品,可以是你中「現金流來源」的重要一環。穩定收息,也代表生活更有餘裕。


三、中長線資產,幫你抵禦未來變數

你知道嗎?過去兩年,即使市場波動劇烈,有紀律持續投入 AI、科技、大盤型 ETF 的投資人,多半都還是賺錢的。

✅ 趨勢產業仍是長線關鍵

2025 年,我仍看好以下幾個方向:

  • AI 科技巨頭:NVIDIA、Microsoft、Google 的 AI 應用還在持續擴張。
  • 半導體與軍工:如 SMH ETF、LMT(洛克希德馬丁),這些屬於科技與地緣政治的交叉熱點。
  • 大盤穩健型 ETF:VOO(標普 500)、QQQ(納斯達克 100)是很多投資新手入門的好選擇。

中,我們會把這類資產歸類為「成長型資產」,雖然短期波動較大,但長期報酬可觀。適合放在退休、資產增值等中長期目標的佈局中。

財務、規劃、理財、投資、健診、財務規劃、越南股市、越南股票

四、風險配置,不只是怕虧錢

這幾年我越來越發現,有些人手上其實不少錢,但卻不知道怎麼配置資產。很多人只投資「自己看得懂的東西」,或是「朋友推薦的標的」,卻忽略了整體財務規劃的重要性。

我的建議是:

✅ 用「資產配置表」檢視自己的財務健康

你可以自己簡單分成幾大類去盤點:

  1. 現金與流動性資產(活存、貨幣基金等)
  2. 固定收益商品(債券、定存、保單)
  3. 成長型資產(股票、ETF、不動產)
  4. 保險保障(醫療、意外、重大傷病等)

這樣的分類,其實就是在做一份完整的個人財務規劃表。它幫你看見資產分布,也提醒你是否該做些調整。


五、理財,從了解自己開始

最後想跟你說,其實理財不只是在算數字。它更像是一種「生活選擇權的管理」。

  • 如果你喜歡安穩踏實,那你可以多放點錢在定存、保本型商品;
  • 如果你願意承擔一點波動,去追求更高報酬,那就從 ETF 開始分批進場;
  • 如果你還不知道怎麼選,那就從認識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開始。

很多人會以為財務規劃只有富人或企業主才需要,但事實剛好相反——越早開始規劃、越清楚目標的人,越能把握住未來的主導權。


💡結語:2025 年,是調整理財習慣的好時機

通膨放緩、利率高檔、全球產業變動中——這個時間點,反而是很適合「重新檢視財務、打造安全感」的時候。

與其追高殺低,不如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資產系統。讓你的錢,不只是努力工作,更能有策略地「為你工作」。

如果你希望針對自己的情況擬定更有方向的財務規劃建議,歡迎留言或私訊我,我會陪你一起擬出屬於你的人生財務藍圖。

瀧躍無限,開創屬於自己的榮耀,我們攜手一起飛躍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